京ICP备2023000331号-26 投诉举报:315 541 185@qq.com
近年来,手作书在中国逐渐为人所知。尽管其尚属小众,但其折射出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关系值得关注和探讨
图为第八届abC艺术书展一隅。 郑超 摄
(资料图)
图为旋龙装书籍结构形态实物展示效果示意图(部分)。 周娜 供图
图为广州不安分书店在第八届abC艺术书展上展出的手作书。 郑超 摄
《法治周末》记者 郑超
这个夏季,手作书的热度又一次跃升。
在6月15日至18日举办的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(BIBF)上,首届“BIBF艺术书展”举办。这次艺术书展的独特之处在于,特设了中外艺术家的手作书展示区域。同一时期,手作书也是第八届abC艺术书展上备受关注的主角之一。
手作书并非出版业的产物,它们往往出自艺术家之手。在中外艺术家眼中,书籍既可以是一种创作形态,也可以是一种创作材料。
据了解,手作书是20世纪晚期出现的术语。它将“翻阅”艺术化,将文字阅读、视觉欣赏、结构设计和材料触感自由整合为一个整体,让书籍呈现更为多元的面貌。
6月15日,《法治周末》记者在abC艺术书展现场注意到,不少摊位都展出了形式各异的艺术家手作书,一些手作书十分热销。
青岛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绘画专业(插图方向)负责人周娜就是一位手作书艺术家。这些年来,她见证了手作书的兴起。她记得,2012年,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首届“钻石之叶:百年全球艺术家手作书”展。这是国内第一次较大规模和较为全面展示全球“艺术家书”的专业展览,展出了从1913年到2012年间来自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和说明性的百余件艺术家手作书作品。
周娜介绍,手作书在纸张设计、印刷设计和装订设计等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呈现丰富出的创意性,其制作过程是脑力和体力的双重劳动。因为制作成本高,所需时间也长,往往不能大批量复制生产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手作书的发展过程中,越来越多的手作书艺术家申请了专利。
2021年年初,周娜在“旋风装”(又称“龙鳞装”)书籍装订形式的基础上独创了“旋龙装”,使书籍和插图的呈现有了崭新的样貌。2022年,她申请专利,并于今年4月获得了“方便开合的旋龙装折页书”实用新型专利证书。
设计灵感来自于一次次对东西方手工书的学习制作中,周娜说,“旋龙装”是在“旋风装”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。周娜向《法治周末》记者介绍,旋风装是中国古代书籍的一种装帧形式之一。据称,此种形式始于唐代中叶。
周娜对“旋风装”十分熟悉,她介绍道:长纸作底,首页全裱穿于卷首,自次页起,一个书页压着一个书页粘合,每一张页面均为同样大小,左右错开。错落间,露出小而短的空白,在露出来的空白上,还可作出不同的设计。整体看上去,一层又一层的书页,就像叠压着的鳞片,故而又称“龙鳞装”。
周娜发明的新的装帧形式则是,把旋风装中做底的长纸当成书脊,其中,长纸变为圆环形,在上面切开一个口,再将其对折多次,并将每一张书页设计为1/4的扇形,一张张粘贴在折叠好的书脊上。当圆环形的书脊全部展开以后,就组成了一个圆环的书,收起来则呈扇形。整体看上去,就像将“龙鳞装”旋转起来,因此起名为“旋龙装”。
无独有偶,龙鳞装书籍制作工艺的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” 张晓栋恢复并改进唐代龙鳞装装帧技艺,且创造了图书的另一种装帧形式——经龙装,并获得书籍发明专利20多项。
周娜认为,纯原创的、对书籍装帧形态的创新并非易事。很多中国艺术家也在不停地从中国古籍中寻找设计灵感,希望借此创作出更多新的作品。
“‘旋龙装’这个结构是一个基本形态,内容并不限定,在这个结构之上还可以作出很多新的演变,让它继续丰富。”周娜说。
她还表示,一本手作书的内容是最核心的部分,其装帧形式则是外在表现形式。在大多数情况下,“形式服务于内容”,但是艺术家手作书有趣的地方就在于,通过书籍艺术家的巧思妙想可以使书的内容和形式达到高度统一。
近年来,手作书在中国逐渐为人所知。尽管其尚属小众,但其折射出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关系值得关注和探讨。
有专家认为,手作书这一艺术媒介在全球范围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语境。作为一种当代艺术的创作形式,其具有巨大潜力。特别是在具有悠久制书文化和历史的中国,手作书还有更多的可能性。
周娜对此深有同感。她注意到,中国的纸文化、装裱文化、书籍装帧形态以及丰富的印刷与复制文化等,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基因,它们完全可以在中国艺术家手作书创作中大放异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