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ICP备2023000331号-26 投诉举报:315 541 185@qq.com
幕色降临,巡线结束,民警们驾驶警车返回铁路派出所。
夕阳如同远古摇曳而至的火把,在炽烈地燃烧,民警们的皮肤灼热而刺痒,像是脱了九层皮。
满目都是一望无垠的戈壁滩,间或遇到连绵起伏的沙丘,单调的灰黄色充斥着眼球,狂风吹起的石子砸在车上“砰砰”响。
(资料图)
一个转弯,一座白墙海蓝屋顶的警营跳入笔者视野。库尔勒铁路公安处鱼儿沟站派出所(以下简称鱼儿沟所)到了。
位于托克逊县阿乐惠镇的鱼儿沟所,守护着的鱼儿沟火车站是南疆线上一座不起眼的三等小站,但就是这座小小的车站,承载着一段厚重的铁道兵精神。
为配合三线建设,更好地将东风、胜利、燎原等机械厂生产的装备安全运输出去,党中央决定修建南疆铁路,鱼儿沟站因此而兴盛。
“我们这儿常年日照强度等级很高,全年降水量5.7毫米,是中国降水最少的地方。”民警王康介绍道。
民辅警在托克逊特大桥下巡视检查。武陇慧 摄
托克逊县是全国唯一的海拔“零点”县城,境内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108天,其中10级以上的大风30.5天,每年春季刮起风速超过42米/秒的14级飓风是常事。大风起处,飞沙走石,天昏地暗,几米之间莫辨人形;大风过处,电杆摧折,大树拔根。这里,有着“风库”之称。
如今的所长李杰对2001年刚到鱼儿沟所的情形记忆犹新。
当时派出所在鱼儿沟站货场对面,那里存放着大量煤炭,随便一股风刮过去,带起的都是微细的黑色粉尘,即便是用胶带把窗户里外都糊住,宿舍也会有一层煤渣。
“有一次刮了三天三夜的风,吹在墙边堆起的煤渣有膝盖那么高!”说起当年的事,李杰感叹不已。
老民警教授新上岗辅警如何正确开展铁路线路安全巡视工作。武陇慧 摄
“当时只有一辆三轮摩托车。”已退休两年的民警孙茂盛说,“最头疼的是一刮风就有漂浮物吹到铁路上,经常得顶着大风去巡查线路,摩托车被风吹得摇摇晃晃,我们都胆战心惊。”即便如此,鱼儿沟所一直保持着线路“四无”1825天的记录。
随着铁路的延伸与提速,鱼儿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,1996年之后,工厂、单位相继搬迁,繁华落尽,鱼儿沟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。
但是铁路公安,依然在这里继续着人与风的对决。
“以风为令”是所长李杰挂在嘴边的话。
百里风区位于吐鲁番至托克逊站区间,是南疆铁路“咽喉”区段。由于处在天山山脉的一个豁口处,地势西高东低,冷空气从这里突破天山防线后就会顺势带来大风,风速最高可达到50米每秒,瞬间就能将火车吹翻,”百里风区“也因此得名。这里一年中8级以上大风天气有300多天,“地上不长草,风吹石头跑;一年数场风,从春刮到冬”是这里的真实写照。
民警开展铁路安全巡视工作。武陇慧 摄
“嗨哟!”
“扑通!”
高温、燥热,狂风呼啸而过,相距一米的两人靠喊才能连蒙带猜地意会到对方说的是什么。
在48摄氏度高温炙烤与极度干旱的环境中,和民警一起开展铁路安全巡视检查的笔者差点被瞬间袭来的风吹翻,幸好被旁边民警眼疾手快拽住了胳膊。
据民警说,笔者们当时遇到的风力只有6至7级,风速在20米每秒左右,在民警眼里,这根本不叫风。
完成这里的铁路安全巡视工作,笔者一行还要继续赶往托克逊特大桥。
警车在铁路施工车辆压出的那条碎石遍布的便道上颠簸。有的地方路很窄,刚刚允许车子过去,伴随着车轮的碾轧声,能听见道路基石流泻的声音。新上岗的辅警塔依尔江抓着头顶的拉环,神经绷得很紧。民警王康则目视前方,神情轻松,整个人和车子一起起伏着,像是车子的一部分。他边开车边解释着,说这条路原来很宽的,铁路修成后走的人少了,风吹雨淋,有的地方还受洪水冲刷,就坍塌了。
足迹遍布鱼儿沟所辖区各个角落的民警王康,对铁路线路旁的坑道、山路、沟壑全部了如指掌。
车子颠簸、回转、攀爬了好一段时间后,终于在一处平台停了下来。经年累日地狂风侵蚀与暴雨冲刷,使便道上沙砾裸露,沟壑纵横。
民警在鱼儿沟烈士陵园旁铁路线路开展安全巡视工作。武陇慧 摄
“最前面一段是低路基,火车在阿拉沟内行驶,现在路不好走,注意脚下的石头容易打滑。”王康一边走一边讲解鱼儿沟所辖区的地理风貌,这让第一次参加巡逻的辅警塔依尔江十分钦佩。
伏天里,线路上最高气温50摄氏度。人在防护网边踩着石子行走,像踩着烧红的煤炭,没有一点遮阴处能休息,民警们只能一边不停喝水,一边查看附近有没有施工单位,铁路防护网边有没有易燃物,电力机车接触网上有没有悬挂漂浮物……
穿过隧道,目之所及,是一片墓地。
民警王强解释道:“这里安葬着当年修建隧道牺牲的铁道兵。”
大家纷纷脱下警帽,默默郑重敬礼。在三线建设过程中,无数人奉献了自己的一生,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
站在墓园前,听着远处列车平安驶过的鸣笛声,看着眼前为修铁路牺牲的烈士,再回头看着自己走过的巡逻路,笔者内心的使命感油然而生,也明白了几十年来铁路公安坚守的意义。
丝路北道上的吐鲁番是盛产葡萄的绿洲,在这个中国最炎热的地方,不仅产出了世界上最甜的葡萄,也有着最深厚的警民鱼水情。
“巴拉姆(维吾尔语“孩子们”的意思),来啦!”居住在铁路桥下的村民阿不力孜·库尔班一见到民辅警们,就开始“抱怨”起来:“怎么葡萄都熟了也不来吃。”
这位75岁的老党员神采奕奕,两鬓微白但精神矍铄,穿着朴素、步履轻盈。深入了解,才知这位老人是鱼儿沟所的“义务巡防员”,自愿帮助民警守着鱼儿沟特大桥。
“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,2014年来到这里时,阿不力孜大叔就已经在守护铁路了。”民警买尔旦说道。
民警感谢“义务巡防员”阿不力孜·库尔班大叔帮助开展铁路线路安全工作。武陇慧 摄
阿不力孜的小院子简直就是一个“天堂”。重重树荫覆盖着屋宇,人在绿荫下来回走动,院里的小道被桑树、杏树和葡萄枝蔓的树影缠绕,像一条河,在高高的生土院墙和木门上流淌。
“这里经常有附近的村民来桥下纳凉,老人孩子、年轻的男男女女们,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影响行车案(事)件。”买尔旦介绍说。
几天前,有几个年轻人来这里野营,几杯酒下肚,一对情侣发生了激烈的争吵,女子叫嚣着不活了,要爬上铁路轻生。在不远处听到声音的阿不力孜看着苗头不对,立刻给买尔旦打电话,并到现场劝阻女子。最终,由于发现及时,避免了一场伤亡事件。
听着,笔者不由对阿不力孜大叔竖起了大拇指,“亚克西!(维吾尔语“好”)”
阿不力孜指着院子里的葡萄树告诉笔者,儿子上大学以后,有些重活自己做不了,都是买尔旦带着同事们来帮忙,这一片葡萄树每年下架、埋墩等重活,都是他们干的。
“一辈子也干不了几件事,那就做好眼前这件。”十年前,买尔旦从民警伊敏江手里接过照顾阿不力孜大叔的接力棒,如今他又传到了新到岗民警艾尔夏提的手里。“群众工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干好的,要以心换心。”年过五旬的买尔旦依然干劲十足。
民警在辖区铁路线路两侧村民家中开展铁路安全法治宣传教育。武陇慧 摄
因为热爱,岁月不觉漫长。鱼儿沟迎来了一批又一批“新鲜血液”,但这里蕴含的精神力量,早已融入这片土地,化为这里人们的信仰、信念和自觉行动。
回首来路,退休民警孙茂盛告诉笔者,觉得成就他们的,恰恰是与时代同频共振:“无论是铁道兵还是铁路公安,祖国的需要,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。”一字一顿地倾吐出心声,一时间,老人竟老泪纵横。真情流露,赤子情怀。(武陇慧)
相关报道